颗粒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向您详细介绍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病因,颗粒细胞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颗粒细胞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到目前为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58%存在DNA复制错误的基因缺陷。
二、发病机制
1.卵巢颗粒细胞瘤
(1)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①大体检查:肿瘤多数为单侧性,双侧性占5%~10%,肿瘤体积差异极大,小者仅在显微镜下发现,大者可充满腹腔,多数为中等大小,平均直径12cm。肿瘤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但有10%~15%可有自发破裂,质地硬、韧或软,可为囊性、实性或两者兼存。肿瘤切面最典型的外观为相当大的多囊性、半实性肿块,囊内液多为水样、血性或胶冻液。切面实性部分为白色、棕色、黄色或灰色,可见灶性出血和坏死。少数肿瘤由大的单房、少房或多房性囊肿组成,内含水样清液,与浆液性囊腺瘤类似。
②显微镜下检查:
A.肿瘤细胞特征:瘤细胞小,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胞质少,嗜淡伊红或中性,胞界不清楚。细胞核卵圆或圆形,染色质呈细网状,核中央有具典型特征性的纵沟即核沟,形成咖啡豆样外观,核沟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诊断。瘤细胞周围无网织纤维包绕。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少,一般小于3/10HPFs。
B.肿瘤细胞组织排列形态:瘤细胞可排列成多种形式,如微滤泡型、巨滤泡型、小梁型、丝带型、弥漫型等。有的肿瘤以一种形式为主,有的为数种类型混合存在。
微滤泡型:瘤细胞丰富,排列成巢状或不规则片状,细胞巢周边有排列整齐的一层立方形上皮,巢内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中心含嗜酸性物质和核碎片,为典型的Call-Exner小体,瘤细胞核沟明显。
巨滤泡型:由数层环形排列的颗粒细胞构成,可形成多数囊腔,与囊状卵泡类似。在构成囊壁的颗粒细胞中,含有大量Call-Exner小体。
小梁型:瘤细胞排列成一至数层细胞,呈条索状、花带状。瘤细胞索宽窄不一,迂回扭曲分布在结缔组织内。有的瘤细胞核排列与细胞索长轴垂直,呈对极(antipodally)性排列。结缔组织间质可有水肿或玻璃样变。
丝带型:肿瘤细胞形成的花带状结构窄,排列似波浪状花纹,如丝绸样。肿瘤周围的纤维间质亦很少,呈细丝状夹在肿瘤组织中。
弥漫型: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弥漫分布,排列紧密。纤维结缔组织少,常被称为肉瘤样型。
③其他:曾有学者报道颗粒细胞瘤中出现小灶性肝细胞分化,且AFP阳性。Balat等(2001)报道1例患者左卵巢颗粒细胞瘤,右卵巢为成熟囊性畸胎瘤。Robinson等(1999)、Kim等(2001)报道来自盆壁、子宫直肠窝的颗粒细胞瘤。
④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性激素:瘤细胞胞质内ER(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
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阳性。
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阴性。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抗原(OM-1):阴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979年由Scully首例报道,现在已被确认为颗粒细胞瘤的特殊亚型。
①大体检查:大多数肿瘤为单侧性,双侧性约占2%。肿瘤体积较大,直径3~32cm不等,平均直径12.5cm。多数呈实性或囊、实并存,偶见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囊内含浆液或胶冻状液体,亦可内含血性液。实性区域切面呈灰色、奶黄色或黄色,高度恶性者可见出血、坏死灶。
②显微镜下检查:
A.肿瘤细胞特征:瘤细胞大小、体积较均匀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呈空泡状。细胞核深染,缺乏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核纵沟。核分裂较多见,常常超过5/10HPFs。瘤细胞可有一定程度的异形性,其中重度异形性可达10%~15%。细胞黄素化明显。
B.瘤细胞组织排列形态:肿瘤可形成大小不等的不典型滤泡形态、结节及弥漫成片的实性区域。
典型形态为实片状瘤细胞中,伴有大小形态不一、边界清楚、圆或不规则形状的滤泡。这些滤泡似正常发育中的卵泡,被覆一至多层颗粒细胞,腔内含嗜伊红或嗜碱性液体,多数黏液卡红染色为阳性。滤泡结构周围为卵泡膜细胞。
实性区瘤细胞弥漫性或多结节状、小簇状排列,周围间质中有泡膜细胞,这两种细胞亦可混杂。卵泡膜细胞往往发生黄素化。
医院医生更多
王家怀副主任医师
科室:白癜风
擅长:外伤型白癜风、遗传性白癜风、精神压力所致型白癜风、晕痣型(离心型白癜风)、复发性白癜风、青年白癜风、儿童白癜风、寻常型白癜风、泛发型白癜风、节段型白癜风、混合型白癜风、白癜风后遗症、肢端白癜风、颜面白癜风等白癜风的诊断和治疗。
雷安萍副主任医师
科室:白癜风
擅长:儿童青少年白癜风、遗传型白癜风、进展期白癜风、单双侧白癜风、粘膜型白癜风等各型白癜风个性化诊治,及白癜风心理健康管理。
林华主治医师
科室:白癜风
擅长:局限型白癜风、头面部白癜风、肢端型白癜风、青少年白癜风、晕痣型白癜风、外伤型白癜风等各类白癜风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