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诊断详述

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临床表现:CRPS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疼痛、感觉异常、血管和运动功能紊乱。疼痛可发生在体表的任何部位,如颜面和生殖器等处,但最常见的是单侧的手和足。疼痛可以是烧灼感,刺痛,深部钝痛皮肤超敏。非痛刺激如微风,床单或衣服接触等均可引起剧烈疼痛(allodynia)。在疼痛部位,可出现水肿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出汗异常,肢体无力。有些患者甚至感觉到患肢与躯干相分离。体格检查除发现上述改变外,还可发现毛发生长异常,肌肉震颤痉挛甚至肢体假瘫。晚期可出现皮肤,指甲,肌肉甚至骨骼萎缩。在某些CRPS患者,疼痛和其他症状可缓慢地向躯干蔓延。在极少数情况下,CRPS的表现可以在对侧的相应部位出现,称为镜(mirro)。例如某患者CRPS发生在左手掌,其右手掌相对应的部位也可出现相同的 CRPS 表现。镜影的产生是自发的,其原因还不清楚。CRPS病人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

  肢体发凉: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等症状,即便是夏天,症状仍很明显,有的添衣加被也不能缓解。祖国医学认为冷为寒邪、寒为阴邪,人体内阳气不足、淋雨贪凉露宿、饮冰凉之物可致经脉凝结,阻滞而侵袭少阴、肌表,出现筋膜、关节屈伸不利手足厥冷。现代医学认为,肢体局部出现发凉、冷痛,可因体质虚弱,产后受凉等原因。

  肢体忽冷忽热,时红时白: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syndrome,RSDS)是以四肢远端严重疼痛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命名较多,如灼性神经痛、祖德克氏萎缩(外伤性骨萎缩, Sudeck’s 萎缩)创伤后萎缩、肩-手综合征等,目前国际上已逐步统一称为RSDS。症状常于损伤后几小时内迅速出现,也可于伤后数天或数周逐渐出现,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疼痛具有如下特征:烧灼样疼痛,轻摸或反复轻微刺激皆可引起疼痛剧烈发作,疼痛与损伤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疼痛持续时间超过预期痊愈时间。受累肢体疼痛时常伴弥漫性压痛肿胀,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肢体忽冷忽热,时红时白,干燥或出汗。病变呈缓慢进展,晚期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萎缩与挛缩。

  局部肢体抽动:常见于局部抽搐症,它又称习惯性痉挛,是一组肌肉突然瞬息间的收缩。此种动作发作快速而不自主,并经常重复。有时外表看来似在完成某一动作,实际上是无目的性的。它是儿童神经官能症常见类型之一,在成人是罕见的。生理性局部抽搐症可见于正常人从醒觉到睡眠的过渡阶段。

  预防性治疗:受伤早期对创面的完善处理和充分的镇痛是很重要的。即把疼痛完善地控制在急性期,阻止其向慢性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精神方面的治疗,一般认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