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抽掣诊断详述

手足抽掣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四肢抽动(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通常伴有壮热呕吐,睡时多惊,心神不安,身体强直等症。

  (1)肢体痿废 肢体肌肉萎缩、筋脉弛缓、痿废不用者,见于痿病,多因精津亏虚或湿热浸淫,筋脉失养所致。一侧上下肢痿废不用者,称为“半身不遂”,见于中风病人,多因风痰阻闭经络所致(见右图)。双下肢痿废不用者,见于截瘫病人,多由腰脊外伤或瘀血阻络所致。

  (2)四肢抽搐 四肢筋脉挛急与弛张间作,舒缩交替,动而不止。多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3)手足拘急 即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如在手可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强直,拇指内收贴近掌心与小指相对;在足可表现为踝关节后弯,足趾挺直而稍向足心。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4)手足颤动 即手或下肢颤抖或振摇不定,不能自主。多由血虚筋脉失养或饮酒过度所致,亦可为动风之兆。

  (5)手足蠕动 即手足掣动迟缓,类似虫行。多为胃气虚、筋脉失养,或阴虚动风所致。

  治宜祛风解痉。用羚羊钩藤汤。

  羚羊钩藤汤

  组成:

  羚羊角1~5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霜桑叶6克、川贝母9克、鲜竹茹10克、生地黄15克、菊花9克、白芍12克、茯神木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主治: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方解:

  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常用方。方中以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息风止痉、为主药;桑叶、菊花协助主药以清热息风,为辅药;风火相煽,最易耗伤阴液,故用白芍、生地黄、甘草养阴增液以柔肝命筋;邪热亢盛,易灼津为痰,故用贝母、竹茹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以宁以安神,均为佐药;其中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之剂。

  临床应用:

  1.本方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为辨证要点。

  2.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之剂。如高热不退,耗伤津液甚,或素有肝阴不足,属阴虚阳亢型痉厥者,可酌加玄参、麦冬、石斛、阿胶等养阴增液之品。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