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痱诊断详述

深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发病原因

  在下列情况下,易发生:在高温潮湿季节,排汗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幼童及体胖多汗的成人或长期卧床病人等因汗液排泄不畅,汗孔阻塞而发病。此外维生素A缺乏患者,皮肤角质层增厚,汗腺导管因潴留的汗液而肿胀,致使汗孔变窄或阻塞。

  (二)发病机制

  痱的发生有3个步骤:小汗腺导管的角质栓形成,导管破裂和汗液外渗至阻塞水平以下部位。导管阻塞水平决定了粟粒疹的类型,角层内的浅表角质栓引起白痱,导管恰好在角栓下方破裂,形成隆起的透明小水疱,顶部完全由角层细胞构成。表皮较深在部位的阻塞导致红色粟粒疹,此型可出现红斑和瘙痒,这是因为汗液损伤表皮细胞后释放的酶刺激皮肤感受器所致。表皮真皮交界处的汗管阻塞,使汗管真皮部的上端破裂,从而在浅层真皮内发生汗液潴留,导致深痱形成。

  1.白痱 常见于间擦部位,皮疹为帽针头大小白色密集薄壁透明小水疱,约1mm大小,疱壁易破,外观呈露珠状,周围无红晕,迅速出现,数天后很快干枯而消失,干后有极薄细小鳞屑,自然落。常无自觉症状。多见于卧床不起,高热汗出不畅及术后体弱者,维生素A缺乏所致痱以此型为多。

  2.红痱 一般见于潮湿闷热的夏季。皮疹好发于肘窝、腋窝、颈、胸、背及小儿头面部、臀部、妇女乳房下,但手掌与足底不出现。发病急骤,开始出现红斑,继之发生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皮疹成批出现,消退后有轻度脱屑,搔抓后可继发感染导致毛囊炎肿,有时可继续数周。自觉有灼热和刺痒感。

  3.脓痱 皮损好发于四肢屈侧和阴部等皮肤皱褶部位,小儿头颈部亦可见。痱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在性小脓疱,疱内可查见细菌。自觉有刺痒感,可伴微热或高热。常发生于婴儿湿疹,尿布皮炎接触性皮炎的患部。机体抵抗力差或皮肤卫生条件差者,可于红痱基础上继发感染形成脓痱。

  暑伏季节应加强室内通风,散热健康搜索,衣着宜宽大,勤换内衣,勤洗澡,但忌用热水洗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此外应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