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眼的拥挤现象诊断详述

弱视眼的拥挤现象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1.光觉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黑暗玻璃片看视力表,视力都相应地减退几行,但有些弱视则不然,在弱视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视力表,有时视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von Noorden和Burian发现将密度滤过片放在正常眼前可使视力减低3~4行,但在斜视性弱视眼前(遮盖主眼)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视力不受影响或仅轻微减低。在器质性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疾患及青光眼等)眼前放同样密度的滤过片,则视力高度减退。因此他们认为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可以鉴别可逆性弱视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视力减退。后来学者们又发现有些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可逆性弱视,像器质性弱视一样,在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下,视力也高度减退。这个原因一直不清楚直到Hess在低亮度照明下,检查斜视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对比敏感性功能(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时,才发现这两组病例的反应不同。斜视性弱视的CSF在低度照明下升高到与正常眼相同,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低度照明下的CSF比正常眼低下,与器质性病变相同。这些结果提示:中性密度滤过片检查仅能鉴别斜视性与器质性弱视而不能鉴别屈光参差性与器质性弱视。

  2.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是检查形觉功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视器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远较视力表视力检查敏感。Rogers检查了弱视患儿的CSF,发现弱视的视力与CSF之间有直线性关系。当视力降低时,CSF也低下,曲线的高峰值向左移(向低空间频率端)。经遮盖疗法弱视眼视力已达20/20时,主眼与弱视眼的CSF仍有显著性差异,原弱视眼的CSF比主眼仍然低下。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都同样有这种现象。Hess发现形觉剥夺性弱视的CSF与斜视性及屈光参差性者有显著差异,前者对固定的和移动的视标的敏感度极度低下,有些病例仅见检查视野中有物体移动,但不能分辨具体的条栅。

  斜视性弱视患者的CSF测定有两种表现,第1组仅对高空间频率低下,第2组则对高、低空间频率都降低;后者的弱视程度比前者为重而且弱视发病年龄也较早。因此Hess建议将斜视性弱视进一步分为高空间频率异常型及全空间频率异常型。这两型在斜视类型、治疗反应及弱视复发各方面都没有区别。

  汪芳润对正常人及弱视患者进行了CSF测定,发现弱视眼的CSF曲线保持山形,但较正常眼为低,峰值左移,曲线由中空间频率区开始下降,至高空间频率区下降迅速。单侧弱视眼的CSF,用自身主眼与弱视眼比较可以发现:①弱视眼的CSF曲线全频段或在高、中频段明显降低;②曲线高频端的截止频率向左移;③曲线高峰频率向左移1~2个检查频率。

  3.拥挤现象 弱视眼的体征之一是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Hilton发现弱视患儿对单个字的视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体检查,才能发现弱视。因此用单个字体的检查结果不能反映弱视的真实情况。

  约有1/3的发育性弱视在初起时没有拥挤现象,但在治疗期间忽然出现。各弱视眼对行字体与单个字体识别力的差异很大。行字体视力越低下则二者之间的差别也越大,有的很惊人。例如有些病例的行字体只能识别6/30而单个字体的识别力则为6/6,单个E字视力表为0.6者仅为行字体E字表的0.25左右。这是因为邻近视标之间的轮廓相互影响关系。

  最初认为拥挤现象仅见于弱视,是弱视患者所具有的特征。Tommila则持不同意见,认为拥挤现象与视力水平有关,视力越差,拥挤现象越严重。因为由于其他眼病引起的视力高度减退也可有这现象。同时在人为的(用镜片使视力模糊)病例也可引起本现象。

  用Snellen视力表作为检查弱视的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依据是不完全恰当的,尤其为深度弱视,因为Snellen视力表在0.1~0.3行处只有1~3个字,由于字数少,容易记忆,也不易引起拥挤现象。为了克服这些不足,Tommila设计了一种新型视力表,每一行的字数相等(图2)。用Snellen视力表与新型表对84例弱视患儿进行测验和对比,发现仅在视力为0.05~0.1的患儿中,这两种不同的E字表的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最大的差别为5.8倍,单个E字表为0.6者仅为行列E字表的0.25左右。

  

  发育性弱视患者应有单个字体和行列字体两种视力表检查。弱视治疗的目的是要使行字体视力变为正常。行字体视力不正常者不能算作弱视治愈。治疗一个时期后,如果单个字体的识别力变为正常而行字体视力仍不正常则预后不佳,获得的视力多不能维持。二者之间的差别越大,预后越差,二者的差别逐渐缩小,则预后良好。

  治疗结束时,患者有无拥挤现象对于判断预后有相当价值。检查拥挤现象有临床意义,应当常规执行。

  4.注视性质 弱视患者中有两种不同注视性质,即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可用投射镜(projectoscope)检查。遮盖健眼,令患者用弱视眼直接注视投射镜中的黑星,检查者观看投射镜中的黑星是否正好位于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上。用黄斑中心凹注视者称中心注视,用中心凹周边处视网膜注视则称旁中心注视。

  关于旁中心注视的分类法,各家主张不一。Malik用投射镜将各家的分类法综合成为一个极为详细和全面的分类法。但这个分类法太繁琐复杂,不切合临床应用。我们同意用投射镜将注视性质分为4型:①中心注视——黄斑中心凹恰好在黑星中央,如果中心凹在黑星上轻微移动但不出黑星范围,则为不稳定中心注视;②旁中心凹注视——中心凹在黑星外但在3°环内;③黄斑注视——中心凹在3°环与5°环之间;④周边注视——中心凹在黄斑边缘部与视盘之间,偶有在视盘侧者。这个分类法简明易记,也符合临床及科研应用(图3,4)。

  

  

  旁中心注视可以是水平位也可以是垂直的,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游走性的,离黄斑中心凹越远,游走性越大。游走性旁中心注视的预后比稳定性旁中心注视者优越。一般趋势是注视点离中心凹越远,该弱视眼的视力越差。

  没有投射镜者可用手电筒比较两眼的Kappa角,估计弱视眼为中心注视抑或旁中心注视。如为中心注视,则角膜光反射必位于两眼的相同位置,说明两眼Kappa角的大小和“正”“负”完全相同。如为旁中心注视,则两眼的Kappa角有显著差异。用手电筒估计注视性质,方法简便易行,不用特殊器械,但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极轻度的旁中心注视不易察觉。

  国外各家报道的旁中心注视的发生率极不一致(23%~82%)。

  检查注视性质对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果患眼不能转变为中心注视则视力进步的可能性很小。这并不意味着注视点转为中心后视力就可以恢复正常和持久,但也不能否认中心注视是获得标准视力的基础。

  1.屈光检查 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检影验光。

  2.眼底检查 极为重要。首先要除外引起视力低下的眼底疾患。如果眼底正常,患者又有病史或临床所见(例如斜视),则诊断发育性弱视很可能是正确的。

  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

  单纯近视散光:当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时,我们称这种屈光状态为单纯近视散光。

  复性近视散光:如果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前成像,但是它们的屈光力不相等,我们称这种近视散光为复性近视散光。

  近视弧:在近视眼中是最常见的眼底变化。最小的不易看出,大的可达视盘大小。有的围绕视盘,甚者可达到黄斑区。近视弧如不侵及黄斑区,对视力影响不大;侵犯黄斑者,视力(包括近视力)显著下降。一般地说,难以单独根据弧的形态来肯定近视眼是否仍在进行中。但根据眼底观察,如果边缘是清楚的,可以推测近视已经停止进行;反之,如果边缘不规则,眼球的伸张可能还在进行中。当近视弧范围较大,尤其已经形成巩膜圆锥或巩膜后葡萄肿时,由于视神经管的倾斜,看上去视盘不是正圆,而成为纵的椭圆形。由于视乳头的颞侧部分距离角膜比鼻侧远些,也是视盘的表面发生倾斜的一种原因。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3%左右。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时期。因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和敏感期(6~8岁)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在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易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以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去除视觉剥夺因素是预防弱视发生的根本办法。儿科及眼科医生应有相当强的预防弱视发生的意识,应注意观察婴幼儿是否有产生弱视的可能因素,并通过可行的检测手段早期发现,及时纠正。

  自1984年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成立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也都相继成立了区域性的弱视、斜视防治组。截至目前,已召开多届全国弱视、斜视学术交流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对弱视的基础理论、心理生理、电生理等诸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支庞大的弱视斜视防治网已经形成。但这还不够,还应当通过更多的宣传媒介来宣传弱视、斜视的有关知识及其危害,使更多的人了解有关弱视、斜视的基本知识,增强人们对弱视、斜视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为配合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眼科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眼睛的构造十分复杂、精细,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宝宝开始。

  第一,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跟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给小孩玩弄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伤及眼睛。

  第二,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第三,少年儿童正值生长育时期,应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零食、不要偏食。还应鼓励孩子们多到室外活动,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

  第四,注意预防传染眼病及全身性疾病。许多传染性眼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的,不管是得了什么眼病,都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一些全身性疾病对眼睛也有很大影响,如结核病肾病等。因此,要注意防治,避免延误病情。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