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瘢痕化诊断详述

鼓膜瘢痕化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Gibb报告138例,均有慢性中耳炎病史,80%已干,84%为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膜表面瘢痕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有时经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骨柄后和镫骨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直接影响鼓膜和听骨活动。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耳聋,听力水平在30~50dB,鼓膜无穿孔时阻抗测听、鼓室压正常,声顺图为As型,乳突X线片示间质或硬化型乳突。

  鼓膜瘢痕化的鉴别诊断:

  1、耳硬化:耳硬化是骨迷路致密板层骨因局灶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它可无症状存在,仅见于尸解,多数应病灶累及镫骨或耳蜗产生听力障碍而出现临床症状,本病多见于白种人,发病率有明显地域差别,中青年起病者多,女性约为男性的2.5倍。耳硬化症无中耳炎史,鼓膜正常,进行性耳聋,鉴别不难。

  2、粘连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是既往中耳炎症的结果。常于儿童时期发病。鼓膜瘢痕化与粘连性中耳炎很难鉴别,有时需依靠手术探查方能确诊。

  耳后或耳内切口进行鼓室探查术,在显微镜下,根据硬化斑块范围大小,仔细剥除,上鼓室及听骨周围是硬化多见区域,应用钩针和剥离子逐层剥除。砧骨长脚和镫骨弓常坏死、消失,应酌情进行膺复物听骨移植,鼓膜钙化斑可做鼓环处切口,于纤维层外剥离切除,有穿孔时可用筋膜修补。鼓岬及两窗区封闭的硬化灶,很难剥除干净,术后易再发。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