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及心电图分类

2000年,欧洲/美国心脏病学会重新修订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即有典型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或CK-MB)的升高与回落,同时伴有下列1项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有心肌缺血症状;出现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或压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术后。

中文名称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及心电图分类
所属部位 :心脏
所属科室 :心血管内科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一直沿用WHO的诊断标准:

有缺血性胸痛症状;

有心电图特征性ST-T动态演变或伴异常Q波;

有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与回落。

满足其中2条者,即可诊断。2000年,欧洲/美国心脏病学会重新修订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即有典型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或CK-MB)的升高与回落,同时伴有下列1项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有心肌缺血症状;

出现病理性Q波;

有ST段抬高或压低;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术后。

2、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经历了三个阶段:

透壁性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20世纪80年代前沿用此分类方法,现已废弃不用。

有Q波和非Q波心肌梗死:20世纪80年代后,根据有无出现Q波对心肌梗死进行分类。

但出现Q波,意味着心肌细胞已坏死,不能满足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挽救濒死心肌的需求。但由于该分类方法简单明确,且两者在临床和预后上均有很大差异,故这一分类方法对临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无Q波心肌梗死者,其冠状动脉新形成的血栓较少、侧支循环较丰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较低,心肌灌注缺损不均匀较轻,心室壁运动异常程度较轻,心力衰竭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均较低,但再梗死发生率高;而有Q波心肌梗死者,则刚好相反。

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梗死:近年来,国内外均采用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进行分类,使心肌梗死诊断的时间大大提前,为早干预、早治疗、挽救濒死心肌赢得了宝贵时间,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突出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时间就是心肌”的诊治理念。


ST段抬高型

相关导联先表现为T波高耸呈帐篷状,继之ST段呈斜直型、弓背向上型、单相曲线型,甚至墓碑型、巨R型抬高。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的心电图表现,是早期干预的标志。若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不能缓解,持续时间达20min以上,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胸前导联抬高≥0.2mV、肢体导联抬高≥0.1mV),高度提示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需尽早干预,挽救濒死心肌;否则,大部分患者将发展为Q波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抬高的ST段快速回落(2h内回落>50%)是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指标,少数患者可出现再灌注性损伤,表现为ST段快速回落前呈现一过性再抬高。


非ST段抬高型

大多数非O波性心肌梗死,相关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压低≥0.2mV,持续时间>24h,或(和)伴有T波对称性倒置及其动态演变,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肌钙蛋白、CK-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