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小儿再发性腹痛

小儿再发性腹痛

(小儿复发性腹痛)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怎么回事?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病理病因,小儿再发性腹痛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再发性腹痛病因

  一、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了。

  有人认为是小儿生长发育期植物神经功能尚不稳定,出现迷走神经亢进症状,使胃肠平滑肌痉挛产生腹痛。

  有人认为本病小儿的痛阈值较正常人低,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国外学者注意到功能性复发性腹痛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状态不协调”,在个性测验中,腹痛儿童的“内向”分显著偏高,其发生腹痛多与激动、惩罚和家庭纠纷等心理因素有关。

  国内学者也强调家长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形成及疾病的发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诱发腹痛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清症状性、消化道功能性与器质性三种。

  1、症状性:

  多为肠道外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肠道寄生虫病均可引起腹痛。

  肠寄生虫病在既往曾是腹痛的最常见病因,近年来由于饮食卫生的改善,肠寄生虫病已明显减少,尤其在城市。

  2、腹腔内器质性疾病:

  如溃疡病,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脾脏破裂、急腹症等。

  3、功能性:

  反复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程度轻重不一,重时可影响饮食及正常学习和生活,可出现哭闹不止、翻滚,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作间歇无异常体征。

  最多见的病因是饮食不当、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

  4、其他:

  (1)精神性:

  国外亦有报告认为与小儿心理因素障碍有关,如紧张、压抑等。

  (2)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再发性腹痛与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的机制为不消化的食物在肠腔内发酵、产气刺激肠壁,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内容物的通过,于是近端肠管发生强力的收缩及蠕动的紊乱,随着蠕动的加强,腹痛阵发性加重。

  经过一定时间的痉挛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暂时缓解,以后又可再次发作。

  腹腔器官本身痛觉并不敏感。腹痛的发生大体上可有3种形式:

  1、绞痛:

  多由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同时伴痉挛)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痉挛或梗阻,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2、钝痛 :

  由器官被膜受牵扯引起,如肝、肾、阑尾及腹膜等炎症肿胀所引起的被膜牵扯,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疼痛部位多与器官病变所在的部位一致。

  3、迁移性痛:

  内脏疼痛通过内脏感觉神经传入相应的脊髓段,使进入相同节段的体神经支配部位感觉疼痛,如肝、胆病的疼痛有时可放射到右肩。

  此外,腹部以外的器官疼痛有时也可放射到腹部,如大叶肺炎,带状疱疹侵犯腹部脊神经时都可出现较重的腹痛。破伤风的腹肌痉挛也可致剧烈的腹痛。

分享:

并发疾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