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小儿预激综合征

小儿预激综合征

(小儿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小儿WPW综合征)

小儿预激综合征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预激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预激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房颤 猝死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症

  小儿预激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也是本病需要进行治疗的原因。

  预激综合征本身对健康没有妨碍,如果不发生心律失常则不需要治疗。但有预激综合征的人终生不并发心律失常者绝无仅有,绝大多数在青年或中年开始出现心律失常,少数病人在儿童期甚至婴儿期即发生心律失常,极少数病人老年发病。心律失常一旦发生,一般的规律是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开始容易被治疗措施所终止,以后则效果逐渐变差、乃至无效。

  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当,可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室颤、甚至猝死

  并发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如下几种: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期前收缩等,其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发生率为60%~70%。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具有短不应期和传导上全或无的特点,不出现递减传导或传导延缓。房室旁路可前传及逆传,小儿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平均值分别为231ms及310ms,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有完全不同的生理特性。房室交界区前传不应期较房室旁路短,传导时间较旁路慢,从而形成了折返环路,此环路包括心房肌、房室传导系统、心室肌及房室旁路。适时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以房性为多),正值其中一条径路未脱离不应期而不能下传时,激动只能从另一条径路下传到心室,当心室激动波抵达前一径路远端时,该径路已脱离不应期而能应激,激动遂能通过并逆传到心房,形成房室间折返激动(reentry),如循环不已,即为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circusmovementtachycardia,CMT)。激动在折返环路运行的时间长于环路中任何部分的有效不应期,有可激动的间隙,故环形运动可持续进行。预激综合征并发的CMT分为顺传型和逆传型,因房室旁路的传导慢,不应期长,激动大多通过正常通道下传即顺传型,而逆传型少见。房室旁路具有逆传功能,不能前传,称为隐匿性房室旁路。在窦性心律时,P-R间期正常,QRS波时限正常,无预激波,这类病人仍然可以发生顺向型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据报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中,大约30%为隐匿型房室旁路引起。发生顺传型CMT的心电图特征与显性房室旁路一致。但隐性房室旁路并发心房颤动时,由于旁路无前传功能,故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不致过快。预激综合征有两条旁路,环形运动在两条房室旁路中环行,也可出现类同逆传型CMT的心电图表现,但甚为少见。

  2、心房颤动和扑动

儿童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及扑动较成人少见(2%~5%),且心房颤动明显多见于心房扑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有:

  ①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触发心房颤动;

  ②旁路本身的作用,旁路心室端成树根状,旁路插入心室端的心肌传导阻力小,逆传速度比前传速度快,多条旁路同时参与传导时,激动可逆传心房,如心房肌处于易颤期,则可诱发心房颤动。除旁路以后,心房颤动可消失;

  ③心房肌电生理异常、心房扩大和压力升高等是心房颤动不易终止的重要因素。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

  ②心室率快速不匀齐,一般比单纯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快,可达180次/min以上;

  ③QRS波群宽大畸形,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图形,QRS起始部有预激波;

  ④QRS波群易变性大,心室率快速时,QRS波群宽大畸形的程度加重。心室率减慢以后,预激波减小,QRS畸形的程度较轻;

  ⑤心房颤动终止后,窦性心律呈预激综合征图形;

  ⑥心房颤动多由期前收缩诱发;

  ⑦P-R周期<;220ms者,易发生心室颤动。

  3、心室颤动

预激综合征不仅易并发心房颤动,而且在心房颤动的基础上又可诱发心室颤动,但少见。其机制:

  ①旁路不应期缩短,多条旁路参与传导。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经旁路下传进入心室肌易颤期,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②预激综合征诱发心房颤动以后,快速的心室率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心肌缺血缺氧,使室颤阈值下降,快速的心房激动经旁路下传心室,诱发心室颤动。

  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心律呈预激综合征图形,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触发心室颤动;

  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室率快速时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