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儿急性出血性肠炎)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怎么回事?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病理病因,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病因 主要病因: 与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所产毒素、病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有关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感染产生B毒素的Welchii杆菌(C型产气荚膜杆菌)有关,B毒素可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坏疽性肠炎。 也可能与以下两因素相关:

  1、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所产毒素:

  以C型产气荚膜梭状杆菌B毒素可能性较大,因发现本病患者粪便厌氧培养,此菌检出率及其B毒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将此菌菌液注入豚鼠小肠,可使其肠道发生出血性病变而死亡。

  2、病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

  在本病发病率颇高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肠腔内蛋白酶浓度低下,这和低蛋白饮食以及当地作为主食的甘薯中所含的耐热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heatstable trypsin inhibitors)有关。

  上述B毒素可被肠内胰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致病作用。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和(或)经常食用甘薯、玉米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物的食物,均可使肠内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使病儿易于发病。

  二、发病机制:

  坏死性小肠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坏死性炎症改变。

  自黏膜下层开始,随病变的扩大,可向肌层及黏膜层发展,使多处肠壁全层充血水肿灶状坏死,坏死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继续发展达肌层、浆膜层,而发生穿孔引起腹膜炎

  一般呈散在性、节段性排列,有的为1~2段或2段以上,每段长短不一,最短十余厘米,长者可达100cm,分界清楚。受损肠壁增厚、质脆失去弹性、扩张。重者浆膜面粗糙有纤维素附着,肠腔内充满果酱样血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