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中国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比例高 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2016-03-07 18:00:3639健康网

核心提示:12月11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很高,目前缺少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规范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单忠艳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擅长:内分泌科的常见病如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以第二完成者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中国的糖尿病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超重、肥胖比例都很高。对于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来说,如何才能提高诊治和管理水平?12月11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2型糖尿病与肥胖相伴相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教授指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很高。2007年-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超过40%,肥胖的比例约25%,即在所调查的2型糖尿病人中有约三分之二患者为超重或肥胖,这对中国糖尿病治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研究也发现,按照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即男性≥90cm,女性≥85cm,中国2型糖尿病人中,腹型肥胖约占50%。而腹型肥胖是内脏脂肪堆积的外在表现,这提示,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治疗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对腹型肥胖的治疗。

  为何2型糖尿病与肥胖如此相伴相随?究其原因,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肥胖共同的发病“土壤”。单忠艳教授指出,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同时还会引起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凝血/纤维蛋白功能失调,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肥胖与糖尿病两者由于具有共病机制,因此糖尿病与肥胖常常形影相随,犹如“孪生兄弟”。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流行率高;两者相互影响,治疗难度大;目前缺少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规范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中国学者对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在此基础上,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应运而生。”单忠艳教授说道。

  解读《共识》必看几个要点

  【诊断标准】共识指出,符合两种疾病诊断(表1和表2)的患者即可按照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进行管理。

  

 

  【综合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与普通2型糖尿病人的共识推荐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非空腹血糖的控制上,普通2型糖尿病人的控制目标值是10.0mmol/L,而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控制目标更为严格,应<10.0mmol/L。空腹血糖和HbA1c两类患者的目标相同,空腹血糖4.4-7.0mmol/L、HbA1c<7.0%即为达标。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综合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应兼顾降糖、减重】

  《共识》指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管理应降糖、减重双管齐下,综合评估患者血糖和肥胖程度, 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腰围制定管理策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于超重患者应尽量使腰围达标,BMI降至24kg/m2以下;超重且腰围超标患者至少减重3%~5%。对于HbA1c已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维持目前降糖方案,HbA1c在7%以上的患者,在减重的同时调整降糖方案。同时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全程,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上述处理6个月无效,可考虑其他降低体重的治疗手段。

  

 

  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管理流程图

  共识建议,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应 据不同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选择,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应优先考虑;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人,建议联合使用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物,从而减轻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引起的体重增加;体重控制仍不理想者,可短期或长期联合使用对糖代谢有改善作用的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 ,如奥利司他等。

   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体重的影响也不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必须兼顾血糖和体重,即以降糖同时减轻或不增加体重为宜。

  

 

  常用降糖药物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的作用

  上表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在降糖、减轻体重和减少内脏脂肪方面的作用情况。从表中可见,与二甲双胍、磺脲、TZDs类药物及DPP-4抑制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在这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指出,GLP-1RA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利拉鲁肽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和效应(LEAD)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利拉鲁肽不同剂量(1.2mg或1.8mg)治疗,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均能够比基线显著降低HbA1c1.1%~1.6%;低血糖发生率仅为0~1.9%;且明显降低患者体重1.0~3.2kg。LEAD-2研究中,利拉鲁肽1.2mg或1.8mg治疗使患者内脏脂肪分别减少17.1%和16.4%,皮下脂肪则分别减少7.8%和8.5%,25%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达7.7kg。荟萃分析显示,利拉鲁肽降低腰围的作用与基线腰围水平相关。基线腰围越大,利拉鲁肽降低腰围就越多。

  一项评估在意大利临床实际应用中,利拉鲁肽获益情况的最新研究。研究对象为205例意大利2型糖尿病人,这些患者糖尿病程≤5年者占21%, >15年者占32%,基线BMI≤30kg/m2者占38%。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其中39%使用利拉鲁肽作为添加治疗,61%为替换治疗,20%胰岛素连用。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每次随访HbA1c及空腹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

  总之,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人,在降糖的同时加强体重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共识是中国第一个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较为贴近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临床实践,在糖尿病临床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