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端侧吻合术

(别名:血管端侧缝合)
标签: 微创

    适合于血管端侧需吻合者。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适应症 不适宜人群 术前 手术过程 术后 相关疾病

血管端侧吻合术适应症

  1.两条血管的外径相差太大,超过外径的1/2,剪成斜口仍不能端端缝合者。

  2.接受血管是受区唯一的一条供血动脉,切断后会引起肢体缺血或坏死者。

血管端侧吻合术不适宜人群

  1.端口剪成45°~60°的斜面,缝合时应注意使吻合以后的端口血管与血流方向成锐角。

  2.侧口不可用刀纵行切开,以免管壁塌陷后,侧口闭合,缝合困难。应切除一块管壁,形成椭圆形侧口,并使其周径与端口血管的周径相等,要做到这一点,也非易事。为了做到正确的侧壁开口,先用目镜的刻度尺测定端口血管外径,再在显微镜的刻度尺的指引下,用7-0缝针(直径0.2mm)在侧壁上纵行进针和出针,使进针和出针的距离与端口血管的外径相等,然后提起缝针,紧贴针体一次切除侧壁,即可得横径0.4mm,纵径近似端口血管外径的椭圆形切口。

  3.双成角法缝合后壁时,术野狭小,为正确进针和出针,最好后壁缝完后,再逐个打结。

  4.缝合后壁时,缝针应由一侧血管壁的外膜进针,内膜出针;再自对侧血管壁的内膜进针,外膜出针,缝线在血管外打结,切勿在血管内打结。

血管端侧吻合术术前

血管端侧吻合术注意事项:

  1.血管断端分离的长度要合适,过短时血管缝线处张力过大,必致失败。在端端吻合时,有时须将血管上、下段适当分离并结扎、切断某些侧支,但不能切断股深、旋股或肱深等比较重要的动脉。如果张力还很大,宁可采用血管移植以重建血运,也不可勉强进行端端吻合术。血管移植也不可过长,不然血管将曲折而阻碍血流。同时,吻合时尚须注意使血管的纵轴一致,避免血管扭转。

  2.缝线牵拉和结扎要松紧适宜,不可过松,以免漏血;更不可过紧,以免造成吻合口狭窄。

  3.松开血管夹后,远段的血运即可恢复,表现为肢体的远段皮肤泛红、皮下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恢复、可触及动脉搏动、静脉回血良好等。

  如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出现一段时间后又消失,即应检查吻合部及其远段血管有无阻塞。常见原因有:①吻合技术不完善,使吻合口狭窄或闭锁;②血栓形成;③血管痉挛。一般先用温盐水纱布热敷,普鲁卡因封闭血管周围,或用2.5%罂粟硷液湿敷。如短时间内未见显效,不宜再观察等待,应及时拆除吻合口缝线探查;用平头针或塑料管插入血管腔内吸引、冲洗以清除血栓,并注入肝素盐水或普鲁卡因液,以解除血管痉挛。如血流仍不畅通,有血管内膜损伤、外膜嵌入或吻合口狭窄者,应切除吻合部,重新吻合。

血管端侧吻合术术前准备:

  1.供给血管必须是正常的,外径应与接受血管相仿,不能相差太大,并且要能提供足够的长度。

  2.供给血管切除后,应引起供区的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或瘀血)。

  3.一般说来,动脉缺损用动脉移植重建,静脉缺损用静脉移植重建。但临床实践占,因动脉深在,数量少,而且有的动脉切除后会引起某些区域的供血不足。相反,静脉位置浅表,数量多,容易寻找,浅表静脉切除一段,多不引起回流障碍。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时,常用自体静脉移植来修复静脉和动脉缺损。

  4.可供移植的自体静脉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足背静脉及手背静脉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颈外静脉的主干太粗大,不大适用于小血管缺损的修复,一般多选用这些静脉的分支。这些静脉分支的外径大小合适,管壁较薄,它们和上肢浅静脉及足背、手背静脉一样,是自体静脉移植常用的取材部位。

血管端侧吻合术手术过程

  • 第1步

    先将准备做吻合血管的断端剪成45度~60度的斜形断面。

  • 第2步

    在接受吻合的血管上,清除准备吻合处的疏松组织。以针挑起或缝合线提拉起管壁,用锐剪剪成一窗口,口径与准备吻合的血管断端的大小相同。

  • 第3步

    于血管的钝角端,相当于3点处,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一针。

  • 第4步

    于血管锐角端,相当于9点处,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二针。相当于6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二针。相当于6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第三针。再于3及6点间、6及9点间分别缝第四针和第五针。

  • 第5步

    血管翻转90度,在12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第六针。<br/>  冲洗管腔后于12点和3点间缝第七针,在9及12点间缝第八针。放松止血夹,检查吻合及漏血情况。

  • 第6步

    静脉端侧吻合时,血管断端的剪切斜面与动脉相反。先在左侧9点位缝第一针,再在右侧3点位缝第二针,其余参照缝动脉法缝合。

血管端侧吻合术术后

血管端侧吻合术并发症: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血管端侧吻合术术后护理:

  1.全身处理 防治休克。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注意尿量及其性质,如有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等肾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情况,都应及时纠正。

  2.保护肢体 注意保护伤肢,避免受压、温度变化、潮湿、擦伤、感染及有刺激性的外敷药等。伤肢 宜保持水平位,或稍低于心脏平面约13cm的稍下垂位,并用一支架撑起被子,以免伤肢受压,有助于动脉血供给。如有明显水肿,则可每天略为抬高一定时间。局部绝对不可使用热敷加热或冷敷降温,因加热、降温反可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加重代谢的紊乱。肢体保持于室温最为安全。

  3.观察血运 正常供血时,伤肢皮肤温暖而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良好,肿胀不重。静脉血栓时,肢体肿胀加剧、发凉、发紫;动脉血栓时,肢体苍白、干枯。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作出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探查。但术后常有动脉阵发性痉挛现象,应与动脉血栓鉴别,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疼痛、寒冷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管痉挛,应及时解除。还可用血管解痉药物以及交感神经节或动脉周围神经的阻滞疗法。如缺血现象仍不好转,即应探查。

  4.处理肿胀 手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应排除静脉血栓的可能。肿胀明显者,可间断抬高伤肢。如肢体肿胀很严重,则需作减低张力的切口,纵行切开皮肤和深筋膜,以改善血运;也可用粗注射针头穿刺引流,但不如切开彻底。减张后要防止伤口感染

  5.预防感染 感染最常造成继发性出血和血栓形成。因此,除了彻底清创外,术后应给足量的抗生素,通常继续用药1周左右。

血管端侧吻合术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