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唐丽丽:医学不是万能的,没有关怀是万万不能的

2016-03-03 15:26:1739健康网

核心提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教授指出,疾病可能会对人的身体、社会关系、情感心理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反过来也会对患者的疾病产生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这就是心理社会肿瘤学科的理论基础。

唐丽丽 康复科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擅长:肿瘤患者康复和姑息治疗中疼痛和心理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以及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等方法和技术治疗肿瘤患者因疾病及其治疗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疲劳、失眠、疼痛、谵妄等问题

  如果把心理、社会、肿瘤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大多数人会对它们的关系产生一些困惑。人们会觉得,肿瘤是一种疾病,跟心理社会似乎没什么必然联系。

唐丽丽

  “其实不然,患者首先是一个人,人既有生物学属性,也有社会学属性,同时也有情感会思考。疾病可能会对人的身体、社会关系、情感心理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反过来也会对患者的疾病产生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这就是心理社会肿瘤学科的理论基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教授接受39健康网编辑专访时说。

  在很多肿瘤病例中,肿瘤已经通过手术拿掉了,可患者可能还是会选择自杀。因此,疾病治疗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医学过程,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人文内涵。治疗治疗——治的是病,疗的是人。

  唐丽丽教授说,在我们接诊的一些年轻的一期乳腺癌患者中,一开始对癌症充满巨大恐惧的不少。其实,早期乳腺癌通过合理治疗,是不会死亡的。但患者是人,我们无法阻止她思考。她的脑海里总有个念头,认为自己已经得了癌症了,医生还老哄我,有用吗?说白了,我就是得死,你再说也没有用。

  甚至有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医生对她说,你可以回家啦。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由于心理问题作祟,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医生宣判我死刑了,我只能回家等死了。

  那么可以说,这个患者的病治好了,但这个人没有疗好。唐丽丽教授说,对肿瘤患者给予心理干预以及临床心灵关怀的意义正如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所说,总是去安慰。

  既然医学不是万能的,不能把所有患者的所有疾病都治好,那么所有的医生都应该思考,自己还能为患者做点什么。那就一定是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万万不能的!”唐丽丽教授说。

  有了对患者的心灵关怀,才有了接下来这位患者的新生。她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在获知患癌后,割腕自杀。因为发现早,救了回来。经过医院的外科、药物及心理精神治疗后,她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重新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不再抑郁。

  曾经有患者说,自己对唐丽丽教授的感谢超越了临床大夫,因为之前的痛苦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没人知道,没人解决,直到来到唐教授这里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后,才觉得自己的治疗真正开始有效。这些话让唐丽丽教授非常感动,也成为她继续关爱关怀患者的强大动力。

  在唐丽丽教授的研究领域中有一项特殊的工作,那就是“临终关怀”。在中国,所有人都会对准妈妈说,祝福你生一个健康的宝贝。事实上,优生优育工作一直以来在我国都开展得非常好。可是,有优生,却没有“优死”,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难道一个人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应该孤独地、没有尊严地、狼狈地、面目狰狞地死去吗?不应该!

  唐丽丽教授说,每个人的最后时刻,都应当是平静的。在爱的怀抱里,像出生那样,去和亲人告别,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是对人、对人性的尊重。

  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开展得不是很理想。原因有三:首先是很现实的问题,很多老百姓连看病钱都不够,谈何临终关怀;第二就是错误观念问题,很多人认为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这上面很浪费。第三则是人才与学习。唐丽丽教授说,我们应当“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国际最先进的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特蕾莎修女从12岁起到87岁去世,把一生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从不求什么回报。唐丽丽教授说,可见临终关怀、给予终末期疾病患者爱,并不需要豪华的空间,奢侈的经济条件,关键是要有一颗关怀患者的爱心。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