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痉挛性脑瘫

痉挛性脑瘫

(大脑性痉挛性麻痹,痉挛性双瘫,李特耳病,李特耳氏病)

痉挛性脑瘫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痉挛性脑瘫应该吃什么药。

痉挛性脑瘫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脑外科 儿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15000元)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西医药物治疗

痉挛性脑瘫一般治疗

  (一)治疗

  痉挛性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1.概述 脑瘫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新生儿脑部的最初损害可以在某些范围内得到愈合,残留的缺陷将终生保留。脑瘫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增加患者的技能,减少其缺陷,着重于增加情绪上的稳定、生理上的独立,以及辨别能力、说话或相互间交谈能力的提高,努力创造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独立性的个体。

  早在100多年前,Sherrington(1896)就通过实验证明:横断动物中脑能产生伸直型的痉挛与僵直,而这种痉挛与僵直则可通过切断脊神经后根得到解除。自Fasano(1978)首先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解除脑瘫痉挛以来,对SPR解痉机制一直沿用阻断脊髓反射γ环路理论来解释。目前已知,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过强的一种表现,其感受器都是肌梭。肌梭是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特殊装置,形态如梭。肌梭的传入纤维有两类:

  (1)快传纤维:直径较粗,属于Ⅰα类纤维。Ⅰα类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与支配本肌肉或协同肌的α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

  (2)慢传纤维:直径较细,属于Ⅱ类纤维,一般认为与本体感觉有关。

  脊髓前角的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梭内肌的长度,使感受器经常处于敏感状态。这种γ神经元的活动,通过肌梭传入联系,引起α神经元活动和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称为γ环路。SPR手术的目的在于选择性切断进入肌梭的Ⅰα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γ环路,从而解除肢体的痉挛。然而许多学者发现,在腰SPR术后,患者出现斜视流涎、语言困难等症状较术前好转,相当部分病例术后上肢肌张力较术前降低,并有手与上肢功能的改善等,这用γ环路理论已不能解释。为此,徐林(1993)采用诱发电位研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有所进展。研究表明:术后上传神经至大脑皮质的传导冲动速度较术前减慢,即单位时间内上传的冲动减少。神经解剖已知,脊神经后根中的Ⅰα类纤维也有一部分通过固定的神经传导束到达脑干网状结构,而后分布于整个大脑皮质,对大脑皮质具有调节作用。单位时间内上传冲动减少,从细胞生理学角度上讲,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获得的叠加阈下刺激在单位时间内减少,相对地降低了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术后脑皮质波形振幅较前降低也说明了这一点。脑皮质兴奋性下降进一步导致脑皮质发出向α运动神经元的冲动也相对减少,而α运动神经元在肌张力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所谓最后通路。徐林等认为这是一种外周-皮质-外周的大环路作用,不能单纯用γ环路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在SPR解痉机制方面有3种推理:

  ①γ环路(又可称小环路)理论。

  ②外周-皮质-外周(又可称大环路)理论。

  ③γ环路理论和外周-皮质-外周理论两者的结合。

  作者认为,后者应当是SPR解痉机制的恰当解释,但仍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2.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1)手术适应证:SPR手术是针对痉挛的治疗,并非对所有的脑瘫都适用。据估计,差不多1/3的脑瘫患者可行此手术。手术适应证为:

  ①单纯痉挛,肌张力在3级以上者。

  ②无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或仅有轻度畸形。

  ③术前脊柱、四肢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利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⑤严重痉挛与僵直,影响日常生活、护理和康复训练者。

  (2)手术禁忌证:

  ①智力低下,不能配合术后康复训练者。

  ②肌力弱,肌张力低下。

  ③手足徐动、共济失调扭转痉挛

  ④肢体严重固定挛缩畸形。

  ⑤脊柱严重畸形和脊椎不稳者。

  3.手术要点

  (1)麻醉与切口:全身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气体麻醉,术中不用肌松剂,便于神经阈值电刺激时观察肌肉运动情况。术中采取俯卧头低位,腹部用矫形架垫高,以减少脑脊液丢失;采用屈髋60°,屈膝45°位。双下肢放置于器械台下,以便于观察。切口处两侧椎板外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以免术中切口内渗血。按术前手术计划,通常在腰5、腰2下部腰3上部,椎板中央做1cm宽纵形骨槽的方法,行跳跃式椎板切除,保留小关节。进入椎管后,在切开硬膜前先抽出15ml脑脊液做贮备,待术毕关闭硬膜后再注回硬膜腔内。

  (2)脊神经后根标记:切开硬膜,以椎间硬膜孔为线索,神经根在其椎板下出椎间孔,一般腰5神经根在腰5椎板下出椎间孔,且较粗大。而后找骶1,向上能找到腰4神经根,必要时做腰4椎板下部分切除。在腰2、腰3切开棘上、棘间韧带,除部分上下椎板开窗,切开硬膜,也可找到腰2、腰3神经根,有时可通过牵拉来判断是腰3还是腰4神经根。脊神经后根直径较粗,表面血管少,靠近背侧,后根与前根尚有自然束膜,能顺利分离。当神经根出现变异或无法区别时,可在钩出的神经束做弹拨试验,观察支配肌肉收缩活动情况,以防误伤神经前根,对后根分别用细橡皮条标记。颈部脊神经后根排列清晰,但牵拉度小,易损伤,术中需特别小心。

  (3)电刺激方法与脊神经后根切断量:将标记的神经后根用细手术分离钩分成3~5束后,选用神经阈值电刺激仪,分别用电刺激钩刺激各小束,观察其支配肌肉的活动情况。支配的肌肉扩展范围广,该神经小束的刺激阈值低,兴奋性高。将该神经小束切除约0.5~1.0cm。各后根切除的比例:一般肌张力Ⅲ级以上切断50%,有病理反射的切断50%,肌张力Ⅱ级左右的切除30%,腰3、腰4切断30%左右,以保证股四头肌肌力。

  4.术中、术后处理 脊神经后根切断后,仔细整理神经束在椎管内的排列,清除血凝块。用5-0号无损伤线连续锁边缝合关闭硬膜,硬膜内回注贮备的脑脊液。硬膜外注以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或将周围有血供的脂肪盖上,以防粘连。另外一侧做引流管切口,置负压引流管1根引流1天。术后给予激素及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连续给药3天。雾化吸入3天,每天2次,以防水肿。术后第3天起行各种床上被动、主动功能训练,包括股四头肌、内收肌、小腿肌群的训练。2周拆线,3周坐起,4周下地。

  5.手术并发症 手术应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手法与操作会减少各种副损伤;应避免粗暴手法,因过分牵拉可引起不必要的损伤。术中认真仔细地控制出血是十分重要的,特别要注意保证相对无血的术野,出血量应控制在50~100ml以内,尽量避免血液流入硬膜内,以减少术后马尾神经粘连的发生。应注意掌握后根纤维切断的比例,避免因切除过多致肌张力降低出现肢体无力而过软,同时应慎重鉴别前、后根,避免切断前根而引起软瘫。尿潴留尿失禁虽大都为暂时性的,但应极力避免,多因牵拉骶2神经根所致。应注意在椎板切除中保留小关节,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儿童插管全身麻醉后需特别注意有无并发喉头水肿,对有哮喘病的患儿注意防止手术后因哮喘发作而窒息

  6.出院后的康复训练 SPR手术只解除部分增高的肌张力。术后患者肢体乏力,需要进行肌力锻炼。脑瘫患者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不良步态需要逐渐纠正。对轻度挛缩的肌腱可用手法被动锻炼结合主动练习使之改善。术后有条件者仍宜行针刺、推拿等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要每1/2~1年门诊随访一次,以便给予康复指导。

  (二)预后

  无相关资料。

分享:

相关文章

痉挛性脑瘫的症状

痉挛性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婴儿早期脑发育早期阶段,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异常,伴有肌肉张力亢进。痉挛型脑瘫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痉挛模式、肌张力障碍以及反射改...

痉挛性小儿脑瘫的症状

痉挛型是小儿脑瘫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和姿势异常。由于个体差异大,因此建议出现相关症状后前往医院就诊,完善各项检查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痉挛性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痉挛性小儿脑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发育异常而出现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治疗上主要以综合康复训练为主,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治疗等,其中运...

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原因

引起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早产、宫内窒息以及外伤等。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建议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痉挛性脑瘫的小儿推拿

痉挛性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婴儿早期脑发育早期的损伤所致的运动和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肌肉张力异常。痉挛性脑瘫患儿通过小儿推拿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