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热门问答共50 条

向您详细介绍黄疸 的常见问题,黄疸 疾病热门问答,黄疸鉴别诊断?黄疸的症状?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

Q1:黄疸鉴别诊断?

病情描述: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4天(时间为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问题描述:宝宝今天是第44天 1、29天到医院做皮测为18.7,后抽血化验,结果如下:总胆红素197.8(参考值3.4-20.67umol/L),直接胆红素12.6(参考值0—8.67umol/L),间接胆红素185.2,谷丙转氨梅22(参考值5-40umol/L)谷草转氨梅50(参考值5-50umol/L),医生建议停母乳3天;于31天开始停母乳;2、经3天即34天到医院做皮测为14.5,疑为母乳性黄疸,于是继续喂母乳3、37天做皮测为15.6,医生建议做血液抽查,并停母乳。抽血后显示总胆红素132.2(参考值3.4-20.67umol/L),直接胆红素20(参考值0—8.67umol/L),间接胆红素112.2谷丙转氨梅24(参考值5-40umol/L)谷草转氨梅82(参考值5-50umol/L)碱性磷酸酶251(37—123)谷氨转肽酶87(8—58);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风疹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曾经怀孕前打过风疹疫苗);4、停母乳6天后到医院皮测13.2—14.6,医生建议吃维生素E想问一下:1、总胆红素下降为132.2但直接胆红素由12.6升为20是否不好, 直接胆红素升高是何原因,对宝宝有无影响2、想问具体为何种黄疸3、我儿子是否黄疸不退与巨细胞病毒有关,会不会是病毒性黄疸4、如为母性黄疸,需要何种治疗,以及吃何种药物促加速黄疸消退5、大便有时解不下来怎么办,可否吃些蜜糖注明:1、由吃奶粉变为母乳后2天内没解大便是否也可使直接胆红素变高(没解大便前抽血),2、我曾经巨细胞感染,形成抗体后半年开始怀孕,孕期三个月又复检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3、吃母乳时大便为金黄色稀状,改为奶粉后为黄色条状(有一次最后带点绿色),尿为黄色但不染尿片,体温正常,多为37度以下

  • 与病理性黄疸有关。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

    新生儿时期黄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有的是生理现象,有的是病理现象。这就需要检查哪些是病理现象,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并对症治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建议检查血胆红素、肝功、母婴血型,以便明确黄疸的种类,并积极对症治疗。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所以应进行鉴别诊断,以便确诊。

  • 与病理性黄疸有关。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

    新生儿时期黄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有的是生理现象,有的是病理现象。这就需要检查哪些是病理现象,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并对症治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建议检查血胆红素、肝功、母婴血型,以便明确黄疸的种类,并积极对症治疗。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所以应进行鉴别诊断,以便确诊。

Q2:黄疸的症状?

病情描述:想理解什么是黄疸?

  • 廖海林 医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向他提问

    典型症状是新生儿出生2-3天后,眼球、皮肤、小便颜色都发黄,吃奶,睡眠无异常,除早产儿外,胆红素很少超过10毫克%,黄疸在1-2周内消退者多属生理性黄疸;出生后两天内迅速出现黄疸者多因溶血症所致,伴有发热感染者可能是败血症,迁延不退者多属肝炎综合症,胆汁粘稠综合症或胆道闭锁症。

  • 贾宝云 医生苏州市立医院 向他提问

    新生儿黄疸的形成是由于新生儿酶发育不成熟,不能有效的结合和转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母儿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症;病毒性肝炎,各种细菌感染或败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溶血性贫血,维生素K3、磺胺、新生霉素等药物中毒;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黄疸症状在临床上分:

    1、湿热胎黄,表现为目黄、身黄,黄色鲜明,哭闹不安,呕吐腹胀,不思乳食,尿黄,便秘结或兼发热。

    生理性黄疸多能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病理性黄疸则当积极治疗,降低其血浆胆红质含量,化湿清热,疏肝退黄。

  • 廖小荣 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向他提问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Q3: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

病情描述: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是怎么样的?我是急性肝炎,出现了黄疸,看起来很恐怖的,黄疸导致哪里都黄的了,虽然伤心,还是需要治疗,请问怎么治疗黄疸才能快速好转啊

  • 闵真真 医生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 闵海敏 医生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1.治疗性试验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3)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 姚平静 医生武汉市普爱医院 向他提问

    建议您一些有用的法子仅供参考呵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Q4: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情描述:急性黄疸肝炎?我有一亲戚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达到1273,请问现是否有传染性?如有,轻重程度如何?如何积极治疗和预防?请问专家急性黄疸肝炎该怎么治疗好啊?

  • 李季 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黄疸肝炎,急性黄疸乙肝根据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似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范畴,认为系感受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蕴郁脾胃,迫使胆汁疏泄失常,外溢肌肤所致.且发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为胁痛,日苦,呕恶,厌油,纳差,痞满,尿黄,身目仅黄,色鲜明,全身乏力等湿热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 赵梅 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黄疸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家庭成员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各种分泌物.但一般的生活接触如谈话,握手,共用家具,玩具,电器,书籍等,都不会导致传播.
    乙肝病人急性期和病情活动期,以静养为主;若在黄疸加深阶段,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和病情静止期,可适当从事各类强度较轻的文体活动或劳动,以不累为度.

  • 陈经建 医生上海新科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主要由以下几点:
    1.起病较缓,病史不明确。部分患者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在查体或验血中才发现肝功能异常。
    2.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近期内乏力,出现消化道症状,但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3.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功能浊度或絮状试验轻、中度异常,血清胆红素始终正常,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
    4.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康复。恢复不顺利者,有5%—10%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要转为慢性。

Q5:母乳性黄疸?

病情描述:我宝宝2个月了,出生时有黄疸,当时经过医生检查让回家多喝水晒太阳,可是宝宝不喜欢喝水,出生又是夏天,所以没怎么晒,后来42天体检,医生让吃茵栀黄,吃了2天后黄疸基本降下来了,但是因为屁股红了,便停药了。现在我发现,停药不久,宝宝又有点黄(眼睛不黄),像这种吃母乳的黄疸怎么办,我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即明显下降,借此可确定诊断,3天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可轻度上升,但不会比以前高。婴儿除黄疸外,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诊断母乳性黄疸要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 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即明显下降,借此可确定诊断,3天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可轻度上升,但不会比以前高。婴儿除黄疸外,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诊断母乳性黄疸要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