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林曙光:建立心血管病防治“新常态” 应对未来挑战

2016-03-02 21:38:0339健康网

核心提示:在广州召开的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林曙光教授指出,未来10年是我国应对心血管挑战、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战略转型期,需建立心血管治疗的“新常态”,拥抱新技术来来解决目前心血管病防治所不能满足的需求。

林曙光 心内科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 广东省人民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 34年从医经验,擅长领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30多年,对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心血管临床药理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在以阻滞剂为代表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我国的疾病谱发生巨变,心血管病已悄然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与美国每年发布心血管统计报告相似,*心血管病中心也每年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从两份报告可以看出,美国心血管病死亡在持续死亡下降,而中国的心血管病却仍在上升通道上,社会各界都在呼唤下降拐点尽快到来。

  4月10日在广州召开的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林曙光教授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未来10年,将是我国应对心血管挑战、实现医疗保健服务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建立心血管治疗的‘新常态’,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来颠覆医疗。”

  大医院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易加剧心血管病防治难度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巨大,我国心血管病负担重,医疗花费巨大,而且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在2010 年,估计中国至少有5.8 亿人具有至少一种或以上的与慢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70%~85%在65 岁以下的人群。到2030年,如果不加以控制,生活方式和营养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病负担增长50%,人口迅速老龄化则可能使中国慢病负担增加40%。

  林曙光指出,近几年形成了新一轮的医院扩张态势。大型医院由于掌握着技术优势,出现了向下级医院的“虹吸”效应。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医院扩张享受很多行政上的优势,其扩张属于行政垄断性扩张。一旦扩张后,其特权就越来越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生态环境就越来越恶劣,病人也就越来越难回流到基层。

  “大型公立医院实际上是主要资源放在了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疾病的救治, 本就不能背负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医院的扩张加剧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难度,还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疲于奔命,透支健康。”林曙光说。

  “非常态”医院扩张无法持久

  医疗发展应建立“新常态”

  林曙光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医院的扩张是“非常态”,这是不能持久的,不符合疾病防治的发展规律。他提倡心血管疾病防治应建立“新常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增加医疗投入。如果政府没有资金,就要全面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事业,做大医疗资源供给的总盘子和大蛋糕。近期,卫计委紧急叫停大型公立医院盲目扩大规模,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心血管病的防治队伍,仅仅是控制大医院的规模,实际上会进一步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二,均衡医疗资源分配。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使基层医生看病的积极性下降,导致基层医生流向了更上层的医院;另外基本药物制度的出台促使病人外流到大医院。大医院的扩张,致使最大的医院继续垄断了最大牌的医生,病人也自然流向了大医院。因此,需出台政策或鼓励社会资本协助优质医疗资源逐渐向基层医院倾斜,以增强基层医院的硬软件实力,分流大医院的病患,从而真正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第三,加强临床评价体系的建设。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医疗水平、救治方法和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别,致使患者的预后也存有较大差异,同时影响我国心血管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诊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消除差异是进行临床质量控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模式的坚实保障,也是政府制定相关医疗政策的理论依据。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患者教育、戒烟、康复等措施,更要通过纳入医保,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第四,改革医学教育和医学继续再教育体系。林曙光认为,这个方面相当重要,符合李克强总理对于2015年医疗工作的表述。在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2015年医疗的重点是,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最终打造一个健康中国。

  关于临床医生每年的定期考核的实施意义,林曙光如是回答道:“中央领导非常重视临床医生的培训,医师协会的宗旨中亦包含监督、管理两项职责,所以我们担负着对医生的培训考试责任,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由医师协会承担,医生技术的考核由我们承担。医师协会对医生的监督作用就体现在定期考核上,以保证医生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