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腹腔肺吸虫病

腹腔肺吸虫病

(腹腔并殖吸虫病)

腹腔肺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腹腔肺吸虫病症状,尤其是腹腔肺吸虫病的早期症状,腹腔肺吸虫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腹腔肺吸虫病会怎样?

腹腔肺吸虫病症状

典型症状: 腹腔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轻重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起病多缓慢,因准确感染日期多不自知,故潜伏期难以推断,长者10余年,短者仅数天,但多数在6~12个月,患者可有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荨麻疹等临床表现,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

相关症状: 盗汗 腹部压痛 腹部肿块 乏力 腹水 肚子疼 咳嗽 烂桃样血痰 乏力 腹腔积血 腹腔种植 脾肿大

  腹腔肺吸虫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腹腔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轻重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起病多缓慢,因准确感染日期多不自知,故潜伏期难以推断,长者10余年,短者仅数天,但多数在6~12个月。患者可有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荨麻疹等临床表现,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

  (1)胸腔:

虫体进入胸腔后,初期常引起渗出性胸膜炎,久之胸膜增厚,在肥厚的胸膜内和胸膜表面都能见到分散或聚集成团的囊肿。肺脏是卫氏并殖吸虫最易侵犯的脏器,其主要病变是形成囊肿,多数位于两肺的纵隔面或肺面的胸膜下层,以及浅层肺组织内。囊肿小者如米粒状,大者可达2cm直径,其中可找到虫卵、童虫或成虫。如虫体侵犯支气管可引起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及气胸等。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感染肺内极少能找到虫卵。

  (2)腹腔:

虫体在腹腔内移行时,可引起广泛的炎性反应和粘连,同时形成囊肿,多者可有大小囊肿200多个,有的分散在各处,有的聚集成团块,使腹腔表面粗糙不平。大、小肠的浆膜面充血、渗出,并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偶可出现少量腹水。肝脏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后可使肝脏有营养不良变化,汇管区细胞浸润及间质的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等。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常侵入肝脏,肝表面可见童虫移行穿通的窦道或虫穴。肝组织可见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脓肿及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区,有时可见虫体。

  (3)脑及脊髓:

有些幼虫尚可沿颈内动脉上行,经颈动脉管外孔、颈动脉管和破裂孔上口入颅中凹。虫体进入颅腔后,穿入脑组织移行,可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并形成多房性囊肿、结节和瘢痕组织等。虫体多自颞叶或枕叶底部侵入大脑,以后也可侵犯白质、内囊、基底节和侧脑室,以右侧大脑较多见。由于病灶为占位性,可使脑室通路阻塞,导致脑室萎陷或扩大,以及视神经受压等。囊肿内可见大量虫卵,有时可见虫体。如虫体进入椎管内侵犯硬膜时,可形成硬膜外或硬膜内囊肿病变,多见于第10胸椎平面以下,个别病例也可累及颈、胸之间的水平。

  (4).结节型

以四川并殖吸虫引起多见,其发生率50%~80%,可发生于腹、胸、背、腹股沟、大腿、阴囊、头颈、眼眶等部位,黄豆至鸭蛋大。结节为典型嗜酸性肉芽肿,内有夏科氏结晶或可找到虫体但无虫卵。约有20%卫氏并殖吸虫患者可有此征象,结节多位于下腹部及大腿皮下或深部肌肉内,1~6cm大小,孤立或成串存在,结节内有夏科氏结晶、虫体或虫卵。

二、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凡生长在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有进食生或半生的溪蟹或蜊蛄等,或饮过生的溪水史者,都有感染本病的可能。

  2.临床表现 早期有腹泻、腹痛,继而咳嗽、发热、咳铁锈色痰伴胸膜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均应考虑本病。如有头痛、癫痫瘫痪等,应考虑本病脑型的可能。

  3.X线及CT检查 适用于肺型及脑型的病人。

  4.实验室检查 对有皮下结节或包块病人,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痰、粪及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检测,均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尤其对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分享:

并发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