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2014-12-12 09:33:40搜狐博客

核心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是全球性、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所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迅速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及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其罪魁祸首。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球性、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而人类真正认识动脉粥样是一种疾病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也有100余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所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迅速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及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其罪魁祸首。

  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但女性在更年期以后发病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高血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前兆)、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性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可导致肾衰)及间歇性跛行。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不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只发生一次。如果一个人第一次患心肌梗死,他未来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性将增加4~6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4倍;如果第一次是脑卒中,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将增加9倍,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3倍。如果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无论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将增加4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3倍。可以说“病在腿上,险在心脑”。1998年中国有260万人死于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死一个。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各种疾病死亡的1/3,80%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年将达到2500万人,其中1900万人发生在发展中* 。

  目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且年轻化。北京成年人1984~1999胆固醇水平增加了24%。如果一个人的胆固醇增加1%,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将增加2%,这就是“1=2”的故事。15年来北京35~44岁的男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111%。如果一个存活下来的心肌梗死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一旦发展成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不到50%,这和肺癌的存活率相仿。

  一、危险因素及危害

  只有知道了危险因素,才能更好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主要危险因素

  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此外,年龄、性别也是主要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40岁),而且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TC或CHO)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正常应<5.20 mmol/L,若>5.72 mmol/L为升高;甘油三酯正常应<1.70 mmol/L,若>1.71 mmol/L为升高。此外,化验血脂时还检查“脂蛋白”,主要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好脂蛋白”,合适水平应>1.04 mmol/L,若≤0.91 mmol/L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是“坏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3.12mmol/L,若>3.64 mmol/L为升高。

  目前,我国血脂异常者有1.6亿人以上。

  要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得保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若出现下述情况,则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即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2、糖尿病

  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相关,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临床综合征,也是当今社会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肥胖患者显著增加,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

  糖尿病患者常并存血脂异常,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的眼、肾、神经及血管等病变是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只有60% 的患者在1 年内曾经检测过血脂,这些人当中,有大约一半的患者存在血脂紊乱,仅有1/4 接受了调脂治疗。

  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2倍。全球现有1.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有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约4000万。未得过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内每5人当中就有1人患初发或再发心肌梗死;有糖尿病又有心肌梗死的人,未来10年内每2个人就有1个发生心肌梗死。

  3、高血压

  如果血压≥140/90 mmHg,即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常见病,因其原因不明,是不能治愈的疾病,只能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有60%~70%的人以后将患冠心病。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脑、心、肾疾病,影响着全球近10亿人的健康。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各地患病率不同,印度最低(男3.4%,女6.8%),而波兰最高(男68.9%,女72.5%)。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

  4、吸烟

  吸烟与不吸烟者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我国1996年对全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总吸烟率为37.6%,其中男性66.9%,女性4.2%。 男性吸烟率最低地区是西藏(49.2%),最高地区是贵州(79.5%);女性吸烟率最低地区是海南(0.9%),最高地区是吉林(17.29%)。2004年我国烟民达到3.5亿(全球烟民10亿),被动吸烟9亿。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界定:吸烟是疾病而不是嗜好。也就是说:谁抽烟谁就有病!

  5、性别和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男性比女性多发,但女性在更年期以后发病率增加。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49岁以后进展加快。

  (二)次要危险因素

  1、肥胖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肥胖一般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绝大多数(99%)肥胖的原因不明,称原发性肥胖;原因明确者称继发性肥胖,只占肥胖的1% 。

   据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又可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腹部型肥胖又称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形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为细瘦;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大腿部,又称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引起肥胖并发症的危险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

  肥胖主要由体重指数来确定: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一般20~24 kg/m2为正常,≥25 kg/m2 为超重,≥30 kg/m2 为肥胖。另一种方法是以标准体重来计算:标准体重=身高(cm)— 105,若≥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如:一个身高175 cm的成人,按上述公式计算,175-105=70 kg,就是说175 cm身高的人正常体重应该是70 kg。70×20%=14 kg,70+14=84 kg,这个人体重≥84 kg,就是肥胖。

  我国有超重者2亿,肥胖6000万(全球超重者9亿,肥胖3亿)。即使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轻、中度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痛风、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某些癌症的机会也显著增加,结果导致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有资料表明: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3.7 倍。女性腹部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机会则是普通女性的10.3 倍。

  2、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3、饮食方式

  进食高热量、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4、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患动脉粥样硬化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较无这种情况的家族高5倍。

  5、A型性格者(即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二、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是遗传背景,二者相互作用,导致糖脂代谢异常,作用于血管壁,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2004年由52个*参与的(中国有7000人参加)病例对照实验结果显示,90%的心肌梗死可被我们身边可检测、可控制、可改变的因素所解释、所预测。该结果强调,10个心肌梗死9个可以被解释,6个心肌梗死5个可以预防。

  有专家预言:如果人类征服了癌症,可延长平均寿命3年;而征服了脑卒中、心肌梗死,将延长寿命10年。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主要是可控因素的防治,如控制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戒烟。年龄和性别是无法调控的因素。

  (一)改变生活方式

  平时饮食要注意:“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

  “一”是指每天喝一袋牛奶,可补充钙质和维生素,防治骨质疏松。

  “二”是指250g~350g碳水化合物,相当于6两粮食。饭前先喝汤,能抑制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故“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三”是指三份蛋白质。一份是指:一两瘦肉,或一个鸡蛋,或二两豆腐,或二两鱼虾,或二两鸡和鸭。

  “四”是指四句忠告:“有粗有细,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少食多餐。古训云:“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五”是指500g蔬菜和水果。

  “红”是指西红柿、红薯、红葡萄酒和红辣椒。每天一个西红柿,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男性每天一个西红柿,可使前列腺癌减少45%。红薯既含丰富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为所有蔬菜之首。少量饮酒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好处,红葡萄酒每天不应超过100 ml,啤酒250 ml,白酒50 ml(一两)。但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引起心房颤动(假日综合征),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如果情绪低落吃点红辣椒,能改善情绪减少焦虑。

  “黄”是指红黄色的蔬菜或食品,如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红辣椒等,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钙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A的参与,维生素A缺乏将导致缺钙。维生素A和钙的缺乏使小儿易患感冒发烧,扁桃体炎;中年人患癌症,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易患眼花,视力模糊。

  “绿”是指绿茶,绿茶中含有抗氧化自由基的物质,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的发生,并能延年益寿。

  “白”是指燕麦粉或燕麦片,燕麦能够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还能通便。大便干燥是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诱发因素。

  “黑”是指黑木耳,可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脑血栓)的发生。

  (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超重者不但可降低胆固醇,而且还有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制定的指南中对运动的建议:以保持中等度体力活动,以每分钟运动消耗4~7卡计算,相当于快步走或骑自行车30分钟。 也可分解为体力活动3~4次/天,每次8~10分钟,共计30 分钟。

  运动方式最好在日常生活中纳入运动锻炼计划,以满足安全、娱乐、实用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坚持运动锻炼的最佳依从性。 运动强度以有氧代谢运动(用大肌群作阻力较小的有规律的重复性活动)为宜。3~4次/周,40~60 分/次,并逐渐达到个体最大脉率的60%~75%。比如51~60岁者最大脉率应为170次/分,61~70岁者为160次/分,两者最大脉率的60%~75%分别为100~125次/分与95~115次/分。

  切忌一提体育锻炼就做发疯似的、间断的跑步、打球等剧烈活动,这对身体有极大的损害,无异于向“上帝”招手。平时很少运动的老年人或心功能减低、肺容量减小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 。

  (三)调脂药物

  “调脂”与“降脂”治疗不同,调脂是指合理调解血脂异常,而降脂是指降低血脂。其实,血脂对人类是有用的,是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比如: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具有生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酸盐等功能;甘油三酯是机体恒定的能量来源,没有甘油三酯,细胞的能量供应就要受到影响。因此,不能一味的强调“降脂”,而应合理的调解血脂,使其既不能过高也不过低,以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当然,所有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调脂药物有其作用,就有其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是祖国中医药的名言,现在许多人把这句话“移植”到西药上。好多人认为,中草药没有副作用,即使有也较西药少。其实不然,好多中草药不但有毒副作用,有些还很大。如果在一个广告上看到这样的广告词:“本品为祖传秘方,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此药肯定是假药,是伪科学的宣传。因为,一个药有其作用,就必然会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也就没有作用。

  1、他汀类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此类药物主要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也能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能使TC下降7%~30%,LDL-C下降18%~55%, HDL-C升高5%~15%。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辛伐他汀治疗使LDL-C 平均降低37%,并使冠心病事件降低24%,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5% 。

  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降低血脂外,还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斑块的稳定可防止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能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或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络活喜)控制血压的作用。对于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脂血症合并微蛋白尿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不仅可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能更快更明显地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C-反应蛋白。因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高脂血症,都应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治疗,以有效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横纹肌溶解和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些人服药后浑身酸痛,甚至眼睛和皮肤发黄、尿少,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2、贝特类药物

  市场上销售的药物有:氯贝丁酯、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特等。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亦有效。总的有效率:能使TG下降20%~50%,LDL-C下降5%~20%,HDL-C升高10%~20%。

  主要的副作用:胃肠道症状(恶心、腹胀、腹泻),有时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

  3、胆酸螯合树脂类

  主要制剂有: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等,最近的新药有依泽替麦。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无效。能使LDL-C下降15%~30%, HDL-C升高3%~5%, TG无变化或者升高。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症状。

  4、烟酸

  烟酸属于维生素B族药物,当其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水平。能使LDL-C下降5%~25%,HDL-C升高20%~30%, TG下降20%~50%。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脂蛋白(a)促进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管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烟酸是目前惟一能有效降低脂蛋白(a)的降脂药物,并对冠状动脉斑块有逆转作用。

  烟酸的主要副作用是面部潮红、瘙痒、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使消化性溃疡恶化,偶见肝功能损害。

  5、鱼油制剂ω-3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制剂主要是ω-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LDL-C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轻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对TC和LDL-C无影响。

  ω-3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或深海鱼类,如沙丁鱼、鱿鱼、青鱼、鳍鱼等。ω-3PUFAs在人体不能合成,需食物供给。丹麦学者通过对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以海鱼及海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爱斯基摩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丹麦人。当地居民饮食中的ω-3PUFAs含量较高、血液中富含EPA和DHA,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患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较少。在国外,ω-3PUFAs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发生和转移、糖尿病、过敏体征等方面,同时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的慢性炎症性疾患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也取得到很好的效果。

  由于ω-3PUFAs是从海洋食物鱼油中提取而成,所以易受光和高温氧化产生有害的过氧化物,所以应同时补充维生素E,以中和自由基的伤害;患血友病或凝血障碍者,也不适合吃鱼油,使用时应注意,以免发生凝血功能不足。

  总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要注意危险因素的防治(治本),如控制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戒烟等;其次,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调制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治标)。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二维码-1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