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心综合征怎么诊断
核心提示:胆心综合征是指胆汁反流入心脏,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种疾病,多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少数在胆囊未切除前,由胆管梗阻、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判断。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汁反流入心脏,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种疾病,多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少数在胆囊未切除前,由胆管梗阻、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判断。

1、病史:患者可能有胆囊切除手术史,或者有胆囊结石病史,存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囊炎等疾病,可能引起胆汁反流;
2、症状:患者出现腹痛,一般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间歇性或慢性发作,疼痛性质为绞痛,也可表现为隐痛。同时伴有胃部灼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出现黄疸;
3、体征:由于胆汁反流出现胆汁性胃炎,引起胃部的消化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轻压痛。如果合并胆囊结石,在腹部触诊时可能会触摸到结石,胃镜、胆道镜检查时可以看到胆道结石;
4、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检查等,可以观察到胆总管下端的结石嵌顿,以及胆总管扩张、胆道壁增厚等情况,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观察到胆总管下端结石的情况。
诊断为胆心综合征后,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甚至出现胆道癌变等。患者可遵医嘱应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或者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进行胆道重建手术,一般建议进行胆肠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