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丙肝

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

丙肝应该做哪些检查?

向您详细介丙肝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丙肝检查项目有哪些。

丙肝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 检查部位 检查科室 检查作用
丁醇提取碘(BEI) 甲状腺 —— 丁醇提取碘(...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抗-HCV-Ig) 血液血管 肝 —— 丙型肝炎抗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肝胆 谷丙转氨酶被...
丙肝RNA 血液血管 肝 —— 丙型肝炎RNA用...
尿胆原 肝 血液血管 肾 妇科 疼痛 尿胆原(URO)...
尿胆汁酸 肝炎 保健科 疼痛 尿胆汁酸检查...
尿胆素 肝炎 急救 老年科 尿胆素阳性见...
尿胆红素 肝 血液血管 肾 保健科 急救 尿胆红素(BIL...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 血液血管 血液 肝炎 肝病 保健科 精氨酰琥珀酸...
肝脏B超 —— 肝脏B超有助...
脂蛋白电泳 血液血管 —— 脂蛋白电泳主...
脂蛋白电泳(SLE,LPE,LE) 血液血管 —— 脂蛋白电泳主...
蛋白结合碘(PBI) 甲状腺 —— 测定蛋白结合...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 血液血管 肝胆 血清r-谷氨酰...
血清丁醇提取碘 甲状腺 —— 丁醇提取碘(...
血清丙肝IgA抗体 免疫系统 —— 抗丙型肝炎病...
血清丙肝抗体 血液血管 肝 —— 丙型肝炎抗体...
血清丙肝抗体免疫球蛋白G 免疫系统 ——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丙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 免疫系统 ——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前白蛋白 肝 淋巴 —— 血清前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血液血管 —— 血清总蛋白是...
血清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肝 免疫系统 —— 抗可溶性肝抗...
血清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肝 免疫系统 内分泌 检验科 肝胆 抗肝肾微粒体...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肝病 老年科 甲胎蛋白变异...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肾 肝炎 肝病 白/球比值为...
血清蛋白结合碘 甲状腺 —— 测定蛋白结合...
血清谷丙转氨酶 血液血管 肝 肝病 肝胆 谷丙转氨酶主...
血清谷草转氨酶 全身 肝 心血管内科 传染科 肝病 AST是医学临床...
血清载脂蛋白A-Ⅰ 肝 血液血管 胰腺 全身 —— 载脂蛋白A-Ⅰ(...

  丙肝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 x 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二)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三)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1)丙氨酸氨酶(ALT,曾称为谷丙氨酶GpT):

是目前林装上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LT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流。血清ALT升高,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比天冬氨酸氨酶(AST)高,因为其他脏器中ALT含量比AST低地得多。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病程中AST/ALT比值降低,提示未损及肝细胞线粒体,预后较佳。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酶升高、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GO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脏,AST80%存在于肝细细胞线粒体中,仅20%在胞浆。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心肌其其他脏器细胞受损时,AST亦升高。(3)乳酸脱氢酶(LDH):肝病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4)Y谷氨酰胎酶(Y—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5)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6)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2、血清蛋白主要由比蛋白(A),α1、α2、β及Y球蛋白组成。

前4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Y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则从另一角度来检测白、球蛋白各成份的相对比值,起到相同的诊断作用。

  3、胆红素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

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

<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肝衰竭时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

肝性脑病患者。

  二、抗HCV、HCV-RNA检测临床意义

  1.抗-HCV

  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一般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至少在动物试验中未能证实。抗-HCV阳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但大多数表示现症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传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阳转,这段时间个体长短差异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测出抗体较晚,在该期唯一感染的标志患者始终不出现抗-RNA,也有 20%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所以实际感染率比检出率高,抗-HCV阴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输血后丙型肝炎较明确,人感染HCV后反应可有4种表现:

①迟发性抗-HCV反应并持续阳性,一般于输血后20~22周或病后14~16周抗-HCV阳转,迅速达高峰,持续阳性10年以上;

②迟发性短期抗-HCV反应,于输血后19~21周或病后9~11周抗-HCV阳转,1年后转阴;

③无反应,多见一过性HCV感染,抗-HCV始终阴性;

④被动输入高滴度抗-HCV阳性血,于输血后抗-HCV即阳性,5周后转阴。 以后又出现抗-HCV自动抗体,可持续阳性。

  目前检测的抗-HCV IgM,与其他病毒的IgM反应规律不同:

①IgM比IgG出现的晚;

②IgM存在时间长,至少3~8年或更长;

③IgM与IgG滴度呈正相关;

④存在继发性IgM抗体应答。说明抗-HCV IgM不能做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不能区分近期与既往感染,但可能反映慢性化或带病毒,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2.HCV-RNA

  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杂交,很难查到HCV-RNA,须先经核酸扩增后测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 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 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分享:

并发疾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