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心脏

1.动脉导管未闭确诊后,原则上任何年龄均施行手术,但最好的手术年龄为5~7岁(即学龄前)。在5岁以前,如病情严重,不做手术难以维持生命时,也应及早手术治疗。如病人有心力衰竭,最好在心力衰竭稳定3个月后施...

血清载脂蛋白AⅠ 检查

¥12-15

载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部分各类脂蛋中均含有一种和几种不同特异性载脂蛋白。目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其中主要有aPOA1、AⅡ、B-100、B48、CⅠ、CⅡ、CⅢ、D、E等。

眼心反射 检查

眼球在摘除、受压或眼肌牵拉时受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律失常,脉搏变慢者,称为眼心反射。

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及普通又关键:瓣膜相当于门卫,阻止血液回流于刚刚离开的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发出我们在电...

红细胞表面均带负电荷,将带有负电荷的红细胞放入电场中,它们将向正极移动,在相同电场强度和悬浮离子强度的条件下,细胞移动速度越快则代表细胞表面电荷密度越高,相反则越低。影响红细胞表面电荷多少的主要是...

血清冷球蛋白 检查

¥3

冷球蛋白(cryoglobulin,CG)是指血清中在4℃时不溶解,30℃易于聚合,而在37℃时溶解的一种病理性蛋白质。冷球蛋白可存在于许多临床疾病中。它能结合补体产生炎症反应。而类似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

全血硒 检查

¥5-10

成人体内硒总量为14~21mg。从肠道吸收的硒进入血浆后,主要与血中球蛋白和脂蛋白结合运往全身组织。其主要贮存于肝、肾、脾、肺、心肌、血液中,其中约1/3的硒存在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其含量在体内未饱和前很...

左冠状动脉结扎术操作简便,但仅适用于侧支循环丰富,左至右分流量较大的病例,结扎术后左至右分流及冠状循环窃血现象均消失,心肌血供得到改善,心力衰竭改善以至消失,心影缩小,生长发育正常, 体重增加。婴...

因为生活型态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缺乏适当的运动,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人数与日渐增,且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年龄层也有下降的趋势;当多条冠状动脉发生阻塞的程度大于50%且临床症状以药物控制或经皮下导管冠状动脉血...

血清醛缩酶 检查

¥10-25

裂解酶的一种,狭义的指催化裂解1.6-二磷酸—D-果糖生成3-磷酸-D-甘油醛与α-二羟丙酮磷酸反应的酶,即指1.6-二磷酸-D-果糖醛缩酶(Ec4.1.2.13)。(广义的指催化同形式反应的酶,例如亦有将鼠李糖磷酸醛缩酶等统称为醛缩酶的)...

心脏移植中供心的获取,即心脏摘除术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它除了应有一般器官移植要求的技术条件以外,还对供体时间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因此心脏摘取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心肌切除术是心室间隔肥厚治疗方法,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收缩压差消失,主动脉压力波形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复查显示左心室腔增大,收缩期二尖瓣前瓣叶前移消失,但心房颤动仍然存在。约...

心脏联合瓣膜病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根据国外大组尸检报告,联合瓣膜病变约占心脏瓣膜病变的27%~41.5%。但根据国内外大组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联合瓣膜病变约占心脏瓣膜疾病手术的1...

心室间隔穿破缝补 手术

¥4500

心室间隔穿破后,缺血性坏死的心肌组织需历时6~8周方能完成纤维性愈合过程,此时施行手术由于病情已较稳定,破孔周围的纤维化心肌组织又比较牢固,持线能力较强,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未能生存到发病后2...

最近浏览

    热门关注 友情链接